在RTP回話中,事實上已經涉及了兩路不同的媒體數據:RTP和RTCP的數據。傳統(tǒng)的方式是,當終端準備接收RTP數據時,終端開啟一個UDP端口來接收RTP數據,同時需要開啟另外一個UDP端口來接收RTCP數據流。換句話說,其實在傳輸層,已經執(zhí)行了多路分解的服務。通過進入到端口,用戶會知道進入到數據是何種數據類型。RFC 5761 則定義了一個新的傳輸方式,不同于以前的方式,新的傳輸方式中,終端僅使用一個端口來接收數據,而不是傳統(tǒng)的方式-終端發(fā)送數據使用了兩個UDP端口來控制數據。新的方式具有以下優(yōu)點:
簡化了NAT traversal,因為僅使用一個端口實現媒體和消息控制。
理論上,系統(tǒng)中的媒體回話數量可以實現翻倍。
采集新的 ICE 和 SDP 支持ICE會變得相對簡單。用戶僅需要一個candidates 集合,而不是其中的兩個。
當配合 SDP ”BUNDLE“ 協(xié)商時,所有媒體回話使用同一端口,簡化了傳輸 方式和NAT處理流程。
Google在WebRTC做出來非常大的貢獻,當然也一直對此技術不斷進行優(yōu)化和改進。為了更加簡化數據傳輸的方式,Google工程師提出了新的方式來處理RTP數據,官方工程師采用了新的方式來管理RTP數據,這個功能就是rtcp-mux。為了配合Google瀏覽器的工作,Asterisk也必須增加對rtcp-mux的功能支持。目前,google 可以支持兩種:
- negotiate: 這種模式下,Chrome 會首先嘗試使用rtcp-mux,但是如果遠端終端不支持rtcp-mux,則會回退到傳統(tǒng)模式。
- require: 在這種模式下,如果遠端終端不支持rtcp-mux,那么則不會創(chuàng)建呼叫連接。
- rtcp-mux 是WebRTC 數據的主要超時方式。
- [size=1em]JSEP[size=1em]新標準使用了 “require” 的方式。根據協(xié)議規(guī)定: “the default multiplexing policy MUST be set to require”。
關注公眾號:asterisk-cn,論壇:www.freeuc.org 獲得有價值的技術分享資料。